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_本道AV无码一区二_丰满少妇一级AV毛片_久久精品国产2020观看福利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走進泉港 > 文化積淀 > 歷史人物
李 溫 平
來源:《泉港歷史人物》 閱讀人數(shù):1

   李溫平,1912年生于惠安縣古縣村(今泉港區(qū)前黃鎮(zhèn)古縣村)。古縣村地處花崗巖丘陵地帶,周圍山巖連綿。李溫平從小就在村后的石山上跌打滾爬,與巖石結下了不解不緣。后來,他隨父母離開這小山村。1920年,他又隨父母從蘭州回鄉(xiāng)奔喪,隨后就讀于惠安基督教會創(chuàng)辦的學?!獣r化小學。中學畢業(yè)后,他抱著筑路強國夢,考取了唐山交通大學,專攻土木工程,讀完一年預習班,二年預科和四年本科。

   1935年初,李溫平遠渡重洋,到美國本薛尼亞大學攻讀碩士學位,隨后轉入密西根大學,攻讀運輸工程博士學位。在短短的一年多時間里便拿到了碩士學位,不久又讀完了博士課程。

    1937年7月7日,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爆發(fā),中國開始了神圣的全民族抗戰(zhàn)。身在異國他邦的李溫平,心縈多災多難的祖國,他不愿在平靜的象牙塔中讀書。于是,他向校方和指導教師提出立即回國的申請。指導老師力挽他留在遠離戰(zhàn)場的美國,李溫平一口謝絕了他的美意。指導教師退而求其次,要他稍待時日,待拿到博士學位后再回國。但李溫平迫切要求立即回國。校方和指導老師終于理解了這位愛國情深的青年學子,破例允準他提前結束學業(yè),并允許他在國內補寫博士論文。

    李溫平終于登上歸國的客輪,回到戰(zhàn)火紛飛中的祖國。這時,抗戰(zhàn)的大本營在大西南。這一地區(qū)急需開辟新運輸線。李溫平卸下行囊,立即投身于川滇東路、川中公路和東西公路的修筑工程中。

   1941年,抗日戰(zhàn)爭進入最困難時期。美英等國援華的戰(zhàn)略物資僅靠新建的滇緬公路這條惟一的國際通道運進。

   滇緬公路建成通車于1938年8月,被稱為“用手指摳出來的抗戰(zhàn)輸血管”,穿越險峻的怒山、高黎貢山、瀾滄山等橫斷山脈,跨越怒江、瀾滄江、漾鼻江,地形十分復雜,又是碎石鋪成的路面,路況很差,一遇雨季便不能通車。它已不堪承擔日益繁重的運輸任務,因而重慶國民政府決定加鋪瀝青路面。李溫平受命調往滇緬公路局保山、下關工程段任段長兼美籍總工程師的助理,負責我國第一段瀝青路面的鋪設工程。

   施工條件十分簡陋,機械設備更是缺少。李溫平因地制宜,發(fā)明了一種鋪設瀝青路的土辦法,即在洋油桶中鑿了許多小孔,民工們手提著洋油桶,緩緩移動,讓桶里的瀝青透過小孔均勻地灑在碎石路面上。李溫平身著破舊工作服,頂風冒雨,親力親為。一些重要路段很快變成了瀝青路。過去每天只能通過三百輛汽車的土石路,如今每天可過兩千輛。從畹町至昆明的路程,過去要走一個多星期,現(xiàn)在只需三、四天。僅1941年,共計有十三多萬噸的國際援助軍用物資通過滇緬公路源源不斷運往抗日前線。

   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后,盟軍在緬甸戰(zhàn)場失利,被迫退守印度,日軍逼近中緬邊境。為阻止日軍攻勢,駐守滇西的宋希濂奉最高統(tǒng)帥部命令,炸斷了滇緬公路的咽喉惠通橋。從此,瀝青來源斷絕,李溫平的工程隊只好停工。

   1942年5月12日,大群日寇飛機來襲。李溫平及工程隊所在地區(qū)受到轟炸,中國軍民死傷無數(shù)。當時正在伏案設計的李溫平被一股巨大的氣浪掀翻。他蘇醒后顧不上危險中的妻兒,而是一個箭步沖向后院,帶領眾機工從火海中搶回我國第一批,也是當時僅有的一批筑路機械設備,并轉移到安全地帶。這時,他的妻子蔣佩貽才從尸體堆中爬出,兩腋分別夾著年僅三歲和五歲的幼女,轉移到城墻邊,方才幸免于難。這段歷史成了李溫平一家人刻骨銘心的記憶。

    中途島海戰(zhàn)后,盟軍在太平洋戰(zhàn)場轉入戰(zhàn)略反攻。1942年10月,為在中、印、緬戰(zhàn)區(qū)加快對日軍的反攻,盟軍開始修筑自印度列多,經緬甸密支那到中國境內的戰(zhàn)略公路。滇緬公路工務局在保山成立“保密公路第一工程處”,李溫平任工程處副處長,配合美軍上校薛德樂率領的工兵團,負責打通保山至密支那公路的中國路段。

    保密公路須穿越大片原始森林,加上自然條件極其惡劣。李溫平和施工隊同仁一起,餐風宿露,白天拼命修路,寒夜中則經常無法入眠。沿途瘴氣襲人,每天都有人病死,他們時刻面臨著死亡的威脅;加上筑路初期,一些地段仍是日軍的控制區(qū),無情的子彈時常在頭頂呼嘯。在古永壩,面對遍地泛著黑泡泥漿的沼澤地,筑路機械無法施展,李溫平與施工隊技術人員研究出“沉筏換土”辦法,方將這一路段修完。在國界三十七號樁,一座懸崖峭壁擋住去路,眾技術人員一籌莫展。李溫平心急如焚,經仔細分析石層紋理,決定鉆孔爆破,連續(xù)作戰(zhàn)三晝夜,才順利完成這一險段的施工任務。

    1945年1月,保密公路勝利通車。李溫平和他的工程隊,僅用短短的兩個多月時間就打通了三百公里的復雜路段,堪稱人類筑路史上的一個奇跡。通車時有人豎起木牌,上面醒目地寫著一行大字:“直搗東京!”就是這條被人們稱作“史迪威公路”的軍事供給線,從1945年1月至8月抗戰(zhàn)勝利的半年多時間,共承運了五萬余噸戰(zhàn)略物資,約有一萬余輛次載重汽車由此駛入中國。它為中國抗日戰(zhàn)爭的最后勝利,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正因為如此,盟軍總部當時即授予李溫平一面獎旗,后經薛德樂的提議,又追授一枚美國自由勛章。

   上海解放前夕,上海的地下黨組織找到李溫平所在的真如工地,要求李溫平保護好一千多臺筑路機械,并希望他留在大陸,為新中國的建設再立新功。李溫平毫不遲疑地答應了。當國民黨當局嚴令他這位施工隊總隊長把筑路機械立即分批運往臺灣時,他一拖再拖,拒不執(zhí)行命令,終于把這些寶貴的筑路機械完好無損地保存下來。

   1950年,獲得新生的李溫平率領中國第一支機械筑路隊伍——鐵道兵第一機筑總隊開赴澠池,開始修復隴海鐵路。李溫平帶領全隊人員一連修復了十八座橋梁,四座涵洞,幾個月內就將鐵路接到了甘肅天水。

   李溫平一流的筑路技術受到各方面的重視,他領導下的第一機筑總隊又是全國惟一的機械筑路隊伍。解放軍部隊力挽他繼續(xù)率隊修通至新疆的鐵路。新成立的交通部屬下的中國建筑總公司也想方設法要調他進京任要職。但是,部隊扣住了北京催調的電報,直至驚動了政務院總理周恩來,周總理親自發(fā)出一份電報,李溫平方得以進京任職。

    從此,全國幾乎所有需爆破的重點工程,從鴨綠江邊的飛機場到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從官廳水庫到武漢長江大橋,無不留下李溫平的心血和汗水。

  反右派斗爭開始,“反動學術權威”李溫平先后被戴上各種各樣的政治“帽子”,但他仍然在貢獻著自己的才華,繼續(xù)編織著他的爆破工程情結。

  1957年底,李溫平僅僅因為與交通部部長章伯鈞有過工作交往,雖一向未曾發(fā)言“放毒”,但也被戴上“右派”黑帽,遣送到北大荒黑龍江興凱湖農場勞動改造。

  李溫平扛著鐵鍬,與大家一起在沼澤地挖渠排水。由于種種原因,工程進度太慢。李溫平自告奮勇,征得場長同意,他弄來鋸末、木炭,又從廁所里刮來硝,制成土炸藥,再包上牛皮紙,用瀝青煮好,進行土法爆破。自從用上李溫平發(fā)明的爆破法,農場每天修渠一華里。爆破成渠后兩邊的沼澤地變成肥沃的耕地。兩年間,農場開墾出新耕地六萬畝,種上大豆并喜獲豐收。他還帶人在農場與八個分場之間,開拓出人工河道幾十公里。

  1962年,交通部摘去李溫平的右派帽子,并調他進京。該農場也是不肯放人,直至建工部一位副部長出面,才于次年將李溫平調進北京。

  “文化大革命”開始后,李溫平又遭厄運。無休止的批斗之后,他被遣送到太原水泥廠勞動改造。但他的工作熱情并未削減。1967年,水泥廠石料場準備爆破,但石料場前有一排三萬多伏的高壓線,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設想。李溫平又是冒險“多管閑事”,精心設計了一種“斜向爆破”,使七萬石方斜著拋入崖溝,高壓線絲毫未損。這是我國最早的“定向爆破”法。

  1972年,福建永安水泥廠礦山爆破剝離,起初只引爆一噸炸藥,飛石就已把附近不少居民家里的鍋碗砸碎。當水泥廠又運進二十四噸炸藥,準備第二次爆破時,四周村民用水沖毀炸藥,并集體躺在爆破現(xiàn)場,阻止工程的進行。國家建委的一份急電,把正在唐山勞動改造的李溫平調至永安。經實地勘察后,李溫平又一次成功引爆,促成了永安水泥廠的早日完工投產。

  1979年,李溫平擔任國家建材總局總工程師,不久又當選為全國政協(xié)委員及農工民主黨中央委員。年近古稀的李溫平,并沒有沉浸于功成身退、含飴弄孫之中,而是繼續(xù)發(fā)揮余熱。

  該年年底,牡丹江發(fā)電廠要修建一座高二十米、長三百五十米的大壩。水電部調來全國各地有關的著名專家,共商定向爆破施工方案。一炮建成雄偉的大壩,在國內外均乏先例。況且爆破現(xiàn)場兩邊的山坡角僅在三十度左右,谷寬達二百五十米,這種地型一直被認為是定向爆破的禁區(qū),從無人敢于問津。李溫平反復驗證,大膽提出毫秒差彈道拋擲堆積法的定向爆破方案。11月3日上午,現(xiàn)場爆破后,奇跡出現(xiàn)了:一條二十米高的大壩橫臥在兩山之間。定向爆破的成功,比人工堆積大壩節(jié)省造價三分之二,而且縮短工期兩年,還為我國爆破工程學提供了重要數(shù)據(jù)。

  李溫平成年累月地奔忙于各重大工程工地,還擔任現(xiàn)代科技詞典及英漢辭海的審校工作。1985年,他赴美國與洛克菲勒基金會及UB基金會洽談在中國合資辦學,并由兩基金會出資,邀請美國著名科學家來華講學。

  李溫平在出國考察期間,從國外許多名牌大學舉辦科學工業(yè)區(qū)、開發(fā)應用高技術的成功經驗中得到啟發(fā),便利用自己在國際上的廣泛關系,聯(lián)絡國家建材局、中科院軟件實驗室、大連海運學院等單位籌辦科學公園。在他的推動下,中美雙方有關單位就合作開發(fā)新技術與新產品也達成協(xié)議。

  1989年10月8日,李溫平在人民大會堂,從黨和國家領導人手中接過了金光燦燦的“老有所為精英獎?!?/span>

  李溫平曾任多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