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_本道AV无码一区二_丰满少妇一级AV毛片_久久精品国产2020观看福利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走進泉港 > 文化積淀 > 名勝古跡
九峰寺
閱讀人數(shù):1

                       陳華發(fā)
  公元1644年,李闖王攻陷北京,清軍乘機入侵閩南,明軍軍心渙散,節(jié)節(jié)潰退,閩南沿海一座山頭上的駐寨將士,為避免清軍殺戮,在山寨旁蓋寺尊佛,出家為僧,早晚燒香祈福。
  公元1647年,因順治皇帝崇佛,各地大興佛寺,山寨佛寺應(yīng)運擴建,名為靜胤寺。至清光緒乙丑年(公元1864年),寺以山名,從此定名為九峰禪寺。在三百五十多年的風雨滄桑中,九峰禪寺在歷代祖師和善男信女幾番拓修改建下,逐步煥發(fā)光彩,建成了今日規(guī)模宏大的寺宇,成為宗教旅游的一處大好圣地。
  這座古寺就座落在界山鎮(zhèn)南部的九峰山上。九峰山海拔131.7米,東望泉港海灣,西鄰天馬山脈,南毗涂嶺鎮(zhèn)陳潼關(guān),北對仙游縣塔頭山。山上共有九座峰頭,故名九峰。福廈路界山路段東面,一條山道直通山頂。到了山頂望九峰,只見各峰風格不一:有的雄奇,有的俊逸,有的清幽,有的渾厚,在陽光下則碧色逼人,在霧靄中則隱約飄渺。白天登山遠眺,只見遠處的山巒濃淡有致,層次分明,加上泉港海灣水波不興,百舸爭流,形成一幅清秀的淡水墨畫; 夜間登山遙望,兩縣四鎮(zhèn)萬家燈火盡收眼底,山腳下高速公路和福廈公路車燈閃爍,飛馳而逝,好似兩條流動的銀河穿山而過。
  山上的樹木郁郁蔥蔥,四季常青。當?shù)孛裰{曰: 林果常年青, 山花開不盡,雜草鋪綠氈,芳香滿九峰。九峰禪寺便坐北朝南座落在密密叢叢的樹林中,規(guī)劃面積20多畝,建筑面積3000多平方米,共有四座主建筑。最前面的是天王殿,前供笑口常開的彌勒佛,后供韋馱,兩側(cè)威風凜凜地立著一丈多高的四大天王,他們的外貌神情都充分體現(xiàn)了各自的身份特征,有的是極高的鼻峰,有的是極深的眼窩,有的是極霸道的神氣,有的是極靈活的表情,都昂頭挺立,眼里爍著驕傲的火星。從天王殿的后門通過一個石埕,就來到大雄寶殿,大殿寬6米、 進深20米、 高達7米,兩側(cè)傍兩層僧舍,中間有天井,天井上的兩根環(huán)抱木柱上寫著一對禪意濃郁字跡渾厚的對聯(lián):

      道以修修以道道道修修真常道
      空是色色是空空空色色本非空
  殿中所供有三米之高的三世如來坐佛,呈現(xiàn)出剛毅睿智的神態(tài),明亮有神的眼眸透射出慈悲的柔光。兩側(cè)的佛龕內(nèi)倒臥著、 屹立著、 端坐著各具姿態(tài)的十八羅漢。
  走出大雄寶殿,登上一個五米多高的山坡,便是供奉觀世音菩薩的大悲殿,觀音端坐蓮花,通高5米,為目前泉港區(qū)域內(nèi)最高的神佛塑像,只見她右手作蘭花指,左手持凈瓶,在圓頂精雕寶蓋的籠罩下,益發(fā)莊嚴。旁供觀音三十二相,據(jù)說觀音大士法力無邊,能夠化成這三十二種人物下凡普渡眾生,濟危救難。在觀音殿的左側(cè),又是一座雕梁畫棟珠光寶氣的殿堂——九云殿,中供一尊3米之高的玉皇大帝坐雕,旁邊有12尊一人多高的天將,各佩寶物,全副武裝地日夜守護。殿門有兩根巨大龍柱,石雕青龍騰云駕霧繞柱四顧。大悲和九云兩殿均為當?shù)仄髽I(yè)家踴躍捐建的,九云殿大門上的一幅對聯(lián)“九峰日月光天德,泉港山河壯年居”,正表達出他們在當今大好形勢下的豪邁心情。
  殿前依山勢下落5米,徒直的坡壁用二十七幅刨光的影雕石裝飾,左右各是12幅《西游記》中的典故,中間豎排三圖大幅影雕,分別為“雙獅戲球”、“神龍盤云”、“飛龍在天”。整個坡壁精美細致,古意盎然。坡壁兩側(cè)各有石階,走下石階,便是一座大約長10米、寬6米、高5米的石臺,為寺院節(jié)日慶典的露天禮堂。石臺再往前20米,聳立著三個巍峨壯觀的山門。
  九峰山上峰巒奇特,怪石嶙峋,加上歷史遺跡,在九峰禪寺的四周構(gòu)成奇妙的九峰八景。其一為“煙墩古跡”,清朝康熙年間的煙墩呈橢圓形,長徑50米,短徑40米,依山壘石,東南面可遠眺大海,現(xiàn)在墩臺已野草叢生,荊棘滿地,夕輝昏黃時,墩臺籠罩在蒼蒼的暮靄中,陣陣山嵐仿佛傳來古時的刀吟馬嘶,讓人有種蕭蕭的涼意。在墩臺最高處聳立著一座烽火臺,條石筑砌,邊長8米,高7米。據(jù)說此烽火臺是清康熙八年出于“制變衛(wèi)民”需要而建。
  在山頭有兩塊肖形山巖,一塊極似昂首觀望的巨龜,伏在大悲殿左側(cè),當?shù)厝苏f那是觀音大士的坐騎,謂之“靈龜候駕”; 另一塊為“神帽降邪”,高約2米,寬4米,石頂兩端微翹,酷似一頂龐大的佛帽,當?shù)貍髡f該佛帽為觀音大士降邪寶物,里面扣著十萬八千個兇鬼惡煞呢? 在天王殿的左邊有一塊石磬,當山風起時,石磬周圍林濤陣陣,似乎是鐘磬聲聲; 原在天王殿右邊還有一塊石頭木魚,兩樣佛器互為應(yīng)照,給佛門圣地平增幾分神秘莊嚴之感,遺憾的是石木魚前幾年被炸毀,獨遺“鐘磬傳音”一景。
  在九峰山東面的山腰有一3米之高天然觀音坐像石,觀音端坐寶座,似在講經(jīng),與之相映成趣的是山腳下有一“蛤蟆石”,構(gòu)成“觀音授禪,蛤蟆聽經(jīng)”奇景,石蛤蟆高約1米,據(jù)傳說是一殘害民間的蛤蟆精,被觀音降伏,化為一石,自存此山以來,觀音大士就這么端坐著日夜授經(jīng)點化。在南向的山腰,有兩圓柱形石鼓相壘。民國以前,有求胎的善男信女在山路上以石擊之,相傳擊中上鼓者生男嬰,擊中下鼓者育女嬰,清光緒年間有福州總督前來擊鼓求胎,并美其名曰“擊鼓兆祥”。
  在仙游地界南眺九峰,蜿蜒起伏的山巒呈兩頭雄獅相向騰躍之勢,據(jù)說原在“兩獅”間有一圓形巨石,狀似獅球,可惜解放初被炸毀。這第八景,古時堪輿先生認為是“二獅歡騰”之相,乃狀元吉地。
  九峰禪寺早在清末至民國時期就以風光秀麗、佛祖靈驗而遠近聞名。一些老華僑聽說九峰禪寺要拓建,都慷慨解囊。目前,隨著九峰禪寺的重興及九峰山風景區(qū)的進一步開發(fā),不但本地的群眾常上山觀光祈福,也吸引了眾多惠安、莆田、仙游的香客和游客。每到佛誕等節(jié)日,九峰山上更是鐘磬繚繞,鑼鼓喧天,旌旗四揚,善男信女游客鄉(xiāng)民接踵而至,盛況非凡。
  注:文中部分資料由潘瑞應(yīng)先生提供。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